解释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解释,并能通过对现有证据对观察进行合理的解释。2、能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3、能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知道解释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证据进行解释。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教学准备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烧杯、冷热水、红墨水、蓝墨水、滴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小动物脚印图。教师叙述:在一个雪后的早晨,雪地上留下了这样的印迹。仔细观察,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看到的事实。(如脚印的大小、形状、走向等。)2.让学生根据刚才我们观察到到证据,解释一下昨晚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到解释,只要合理即可,教师不做正误的判断。设计意图:a、通过创设情境,出示脚印图,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b、将这一内容分为先观察表达,再进行解释,突出细致的观察是解释的基础;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解释活动1、利用电子白板的复制和擦除功能,在原有脚印图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和变化,让学生再次根据证据的变化进行作出合理的解释。(1)利用白版的复制、粘贴在原有基础上在离开的途中添加一串小脚印;(2)利用白版擦除功能,将更改后的图中来路的小脚印擦掉;2.白板出示解释的定义——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的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实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中用较大号红色字体突出关键词:原因、联系、规律。设计意图:a充分利用白板功能,一图多用,让孩子对解释进行扎实练习。b在理解解释概念的过程中,通过ppt字体变换突出重点词,帮助学生把握解释的关键和要点。三、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1.红蓝墨水溶解对比实验过渡:刚才我们是观察图片,进行解释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实验的现象。(每组发四只烧杯,其中2只倒200ml热水,2只倒上200ml冷水;每组发红蓝墨水各一瓶;滴管2根。)2.ppt出示实验步骤和提醒:(1)2根滴管分别吸红墨水,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到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ppt通过字体变化,突出同样的高度、同时、一滴等关键词,以引起学生关注控制好对比实验的不变量)(2)观察墨水在水杯中溶解速度的区别;(3)用同样的方法,将蓝墨水滴入另2个水杯,同样观察。(4)实验结果请学生填写在小组电脑的表格中,通过网络教室软件提交,教师将结果汇总ppt最后一行用红色字体对学生作出使用热水的安全提醒。3.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红蓝墨水滴入水中,都溶解了,最终看不见了;不管是蓝墨水还是红墨水,都在热水里溶解得快,在冷水里溶解得慢。4.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并把解释填写到实验记录表中。对于墨水溶解速度的实验报告观察的现象结论红墨水滴入热水滴入冷水蓝墨水滴入热水滴入冷水原因分析:5.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每组的代表表达自己的解释。同学互相评价,哪些解释可能是合理的,哪些解释可能是不合理的。设计意图:a、用ppt出示实验步骤和提示,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实验任务,并通过字体变化,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要点;b、通过向学习博客提交实验报告,可以让教师快速汇总各组结果,进行全班分析,提高了课堂效率;c、在解释中,小组在博客中的的讨论也培养孩子表达、交流的习惯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区分事实与解释1.通过白板出示学生之前实验的表格,找出哪些是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我们根据事实作出的解释。2.运用白板的移动功能,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分别归类到以下两栏中事实:解释:3.出示一幅烂苹果的图,以及教材中的辨析内容,让学生说说哪些是事实,将这些相应的词条移到“事实”一栏中。哪些是解释,并将词条移到“解释”一栏。4.让学生分析,引导认识到事实是我们通过观察能够亲眼看到的,而解释是根据证据进行归纳或推理得出的原因、联系或规律。5.训练: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使用“我看到···我想是···”的句式进行表述。总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有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作出正确的解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