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共一课时)主备:董庆祥课型:戏剧阅读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2.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3.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4.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学习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2.课文借一件小事来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深刻的主题。【突破策略】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①皲裂()②吝惜()③内疚()④矜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刹那古筝竹笋报消B、秉公释然耐烦配服C、挑剔帐蓬冰晶潇洒D、狡黠内疚反驳无措3.再读全文,疏通文章结构。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1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5.按原文填空。(1)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2)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6.《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的作品。主人公是,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作出艰辛的努力。本文的情节是围绕而展开的,而其中的关键是“”,但这一点关系着,虽然引发的是一桩小事,折射出的却是母亲,映照的却是。1.①jūn②lìn③jiù④jīn2.2.DA中“报消”的“消”应该是“销”;B中“配服”的“配”应是“佩”;C中“帐蓬”的“蓬”应是“篷”3.×√√√4.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的蚯蚓。5.毕淑敏陶影健康成长该不该买票一厘米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人性的光辉平凡中的伟大7.小组竞争,讲析《周计划》关于本文的“积累与运用”的习题。二、课堂导学(一)预习展示(二)课堂探究★一)设疑导入:教师拿出一把尺子,问:尺子上的一厘米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呢?(学生各抒己见)导语:一厘米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长度,但这一厘米却引发了一场风波,今天我们就走进毕淑敏的《一厘米》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由读,默读,几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等。)熟悉课文基本故事情节。2、说说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作充分的肯定和评价。)3、根据前几位同学的回答,请以课文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先后为顺序,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课文所发生的故事。(复述时应适当地突出人物的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4、师把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并板书:车上陶影为小也买票——张师傅送票――寺庙门口发生争执――被误解逃票扫兴而归――投书报社讨回公道――两位领导登门――拒绝赠票――挽回尊严5、文章是按什么线索组织全篇的?2“买不买票”是课文的线索,而这关键就是那“一厘米”。6、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明确】(1)段落分析:点拔:这篇小说围绕“一厘米”,通过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执著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