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镇中2012级高一物理学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6.5~6宇宙航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学习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重点与难点1.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2.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3.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情境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放映一段录像资料,简单了解卫星的一些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梳理互动探究1.物体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v1=。该速度是环绕地球运动的(填“最大”、“最小”)发射速度,(填“最大”、“最小”)的环绕速度。2.当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时,它就会克服的引力,永远离开。我们把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如果发射飞行器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该飞行器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是。3.在地面附近发射一个物体,要使物体挣脱引力的束缚,飞到,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这个速度叫做。4.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的广阔领域,包括的研究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5.从低速到高速: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m是不随运动状态改变的,而狭义相对论指出,质量要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即m=。6.从宏观到微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并不说明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它只是说明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运动,不适用于运动,只适用于世界,不适用于世界。7.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是认为。[投影出示]:1.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速度小,是否发射也容易呢?2.牛顿实验中,炮弹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发射,才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3.在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此力也是天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能否从这一角度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呢?4.我们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70min的人造地球卫星呢?(提示:算一算近地卫星其周期是多少?近地卫星由于半径最小,其运行周期最小。)5.研究同步通信卫星的1省镇中2012级高一物理学案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轨道运动参数:v=?ω=?R=?h=?an=?6.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应该怎样认识?课堂巩固难点突破1.环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周期可能是()A.60分钟B.80分钟C.180分钟D.25小时2.如右图中的圆a、b、c,其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对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而言()A.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B.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C.卫星的轨道可能为cD.同步卫星的轨道只可能为b3.下面关于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步通信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是确定的B.同步通信卫星的角速度虽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仍同步C.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min,比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低D.同步通信卫星的速率比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速率小4.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速率v=,其中g为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r为卫星离地球中心的距离,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从公式可见,环绕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B.从公式可见,把人造卫星发射到越远的地方越容易C.上面环绕速度的表达式是错误的D.以上说法都错5.宇宙飞船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A.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B.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C.只能从同空间站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思维点拨:1.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计算: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