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想象的翅膀学语文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低年级的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再简单,再渺小,再不起眼的事物在他们的脑海都会变得丰富,伟大,引人瞩目。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让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文字产生想象,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发掘语言课文的有利素材,合理运用,会为语文学习增色许多。一、鲜艳生动的插图,启发学生的想象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一目了然,文中的插图能把抽象的事物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就能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看图课文时,可以边看图,边读文,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秋姑娘都给那些人写了信?(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2、秋姑娘的信中会说什么?3、除了这些人以外,还会给谁写信?为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到的不同事物,说出写信的目的,在发展语言训练的同时,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二、精美课文的品析,丰富学生的想象低年级的课文内容虽浅显,但也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春雨》时:(1)春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下春雨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你好象听到什么,好听吗?好像看到了什么,好看吗?春雨又会落在哪儿呢?(2)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捧出火红的桃花。)(3)春雨唤醒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感谢春雨?(4)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谁?这样的教学,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联系生活,引发回忆生活,想象画面,以叙谈对春雨的感受,使学生凭借生活积累,对春雨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从语言文字中想象出春雨的声音和形象,深切感受春雨的美和语言的美,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最后,抓住春雨给景物带来的变化,出示句式,让学生模仿说句,想象情景,这既引发了学生发明的兴趣,又进行了句子的练习,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形象内容。三、自主开放的创作,调动学生的想象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但教材中不可能处处有插图,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进行绘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找春天》时,提前留下作业,自己到学校、公园、田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告诉学生: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必须留心观察春天的踪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发现的兴趣。上课时,让每位同学先把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春天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画下来,然后用一句话讲给大家听。(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到公园放风筝。……)配着自己的画,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的讲述着发现的春天。与大家一起体验发现的快乐。这样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