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后进生的逃学所感发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师何淑英上学期开学后,我是新接了一学期的2016级三班的班主任。然而就在开学的头几天,我们班才转来的“调皮大王”罗力瑞就没来上学。我打电话到他妈妈那里,说他一早就出门了。那这孩子怎么没来上学呢?到底到哪儿去了?后来,其他的孩子说他最爱去打电动游戏,我决定出校外去找他,果然在游戏室找到了他。我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你怎么不来上学?”他一看是我,拔腿就准备跑,我一把拽住了他。他见跑不了,就低着头瓮声瓮气地说:“早上在路上玩,到学校的时候已经迟到了。”“那你怎么不进教室呢?”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心平气和的问他。他嘴里嘟嘟喃喃地:“迟到了班级要扣分,原来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还要罚我一块钱。老师很厌我,因为有一次班上丢失了东西,老师说我偷,我明明没有偷,但我怎么说,老师都不听,老师还罚我站了一节课,我怕你也会……”话未说完,他就大声抽泣起来,泪水从他的眼眶中涌了出来……望着他啜泣不止的样子,我不知该说什么,只是感到心里如铁钿般的沉重。一颗童稚的心被伤害了,这是一道心灵上的创伤,是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它将给这个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无法想象,也许远远甚于一两次考试的失败或挫折所带来的打击。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对孩子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对学生班主任的简单粗暴做法感到愤慨之外,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班主任拥有一颗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心是多么重要。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案例中的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爱心,少一份苛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粗暴,那么这个学生所受到的待遇将是完全两样,他肯定也不会到游戏室自我作践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们共同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祖国的新一代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