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吴海燕施教日期:2014年5月13日教学内容21.槐乡五月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会区分“浸”“嗡”等字的前后鼻音;读好“白茫茫”等叠词。2.能准确朗读课文。读长句时会适当停顿;读好前后两句相对称的句子。能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着重体会槐花多、白、美、香的特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能根据提示,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4.初步了解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尝试迁移运用,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介绍海门的油菜花。教学重难点1.品味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教学资源1.孩子们对课文的熟悉,以及生活中对槐树的认识。2.制作的PPT。预习设计1.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难读的或有特点、值得关注的句子。2.阅读《新阅读新习作》P91《槐乡的孩子》,了解槐乡孩子的故事。学程设计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歌曲导入。(2分钟)1.听歌2.书空课题,注意“槐”的最后两笔。第二板块:检查预习(10分钟)1.读准字音,关注“浸”是前鼻音,“嗡”是后鼻音。第一板块:听歌导入1.听歌:《槐花》2.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呀?3.槐花这么香、这么美,难怪有人说:【出示: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美美的槐花,走进五月的槐乡。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讲解“槐”的书写要点,注意最后两笔。)第二板块: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一定作了充分的预习,先来考考大家。(出示第一组生字词)酿蜜醇香熏醉陈醋挎走炒芝麻俊俏肩头一顿咸的摆出蒜泥拌上浸在香海中一小罐嗡(1)指名读,齐读。(2)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浸,前鼻音,嗡,后鼻音)(3)对于我们海门的孩子来说,前后鼻音的区分确实不太容易,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2.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的结构很特别,瞧。(出示第二组词语)12.读好叠词。3.读好句子。(1)长句。(2)前后相对称的句子。4.找到中心句,给课文分段。知道要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白茫茫喜盈盈甜丝丝山山洼洼清凉清凉白生生傻乎乎香喷喷坡坡岗岗(1)抽一男孩一女孩轮读,南半边与北半边轮读(2)这些词有的是ABB式的,有的是AABB式的,还有的是ABAB式的,像这样的词我们称为——叠词。(3)如果在句子中读好这些词,句子就会有自己的颜色,自己的味道,甚至自己的感情。(齐读)3.读好句子词语读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呢?预习的时候,老师请大家划出了你觉得难读或者有特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句子。课前老师看了一下,挑了几句,来考考你们。出示1、2句。(1)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a有些句子有点儿长,读起来特别累,读不好听,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读得好,表扬。读不好,老师示范,再请他读。)评价导向:你真会读书,只要注意合适的停顿,我们就能把长句读好。b第二句,谁来?(指名读)c出示“散”在字典上的几种解释,根据解释判断读音。(散,在这里是第三声)d发现没有,这个句子很有特点。e你真会发现,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谁再来读一读?(两句齐读)f像这样前后两句对称的句子还有很多。现在,把你课前划到的句子再练练,挑你认为最难读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2个)g你看,读书遇到问题,只要想办法多练习,就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老师觉得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也有必要拿出来读一读。看(齐读)【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1)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值得读吗?(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这篇课文就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槐花飘香槐乡孩子)2第三板块:感受“花美”。(20分钟)1.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槐花的特点:多、白、香、美。2.体会槐花“多、白、美”的特点。3.交流多:闪闪洼洼坡坡岗岗理解“洼”:山上比较低的地方。白:瑞雪初降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