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八年级数学备课组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效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提出,与大家共勉。一、激活课堂我们的班额较大,很多问题在课堂上不敢放手给学生,怕引起课堂混乱,这样就显的课堂气氛较沉闷,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而不乱起来?特别是对大班额的教学有更好的方法吗?二、潜能生班额较大,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的加深,“潜能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怎样使“潜能生”真的发挥其潜能,而且能够持之以恒呢?三、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四、如何开展课堂评价。课堂上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举手回答但不正确,老师摇头可能说:不对。比较注意表达的老师或者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的老师会说:你再想想。如果其他同学回答对了,老师就会眉开眼笑地说:好!然后让学生和他一起激动地为这位同学鼓掌,掌声非常热烈。难道说这就是激励性评价吗?这样的评价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其实如果继续观察没答对的和受到表扬的同学会发现:他们以后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压力,一个懊丧得听不下去课,一个得意的听不下去课。那么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对与错应该怎么办呢?五、课时安排与教学辅导书的选用。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提高全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了。面对新课程,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时间补充其他内容,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若不进行反馈检测,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选用的教辅导用书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都能听懂,但很多练习却做不来,有的根本找不到思路。仔细研讨其中的习题,以为教辅依然停留在以前教材的套路上,同时还有少量习题与学生所学内容是脱节超前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我们该怎麽办呢?六、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初中与高中知识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教材中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吗?而受课时安排以及中考范围的影响许多精彩的典型问题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并且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高中的助学学习呢?这部分内容初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去教?教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同行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