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伴性遗传江津中学项德文[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练习绘制遗传图解。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重点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教学过程]导入:演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进行辨别。问题: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上病症的发病为什么跟性别有关联?新授:一、伴性遗传的概念P33学生划下概念理解师:下面我们就通对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认识来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二、人类红绿色盲症:1.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学生阅读P33-P34“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史”;并讨论回答: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2.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小结: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讨论: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3.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出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较表”,请学生尝试填表。4.遗传特点讨论:根据“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较表”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分析:例Ⅰ.女性正常(XBXB)×男性色盲(XbY)例Ⅱ.女性携带者(XBXb)×男性色盲(XBY)思考:①父亲的色盲基因遗传给儿子还是女儿?②儿子色盲基因Xb来自双亲中的哪一方?小结:男性患者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即“交叉遗传”。学生完成P36图2-14、2-15中的遗传图解。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绿色盲症除具有交叉遗传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规律: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以上特点和规律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共性。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学生阅读归纳:1.遗传方式: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2.遗传特点:女患>男患。(想一想,为什么?)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应用:实例1——为农业生产服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果蝇不同,为ZW型;即: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芦花鸡的羽毛黑白相间,已知芦花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非芦花基因b)均在Z染色体上,请尝试根据下表,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使人们只要根据羽毛是否呈芦花状这一性状,就可以把雏鸡的雌雄区别开来。雄性雌性基因型ZBZBZBZbZbZbZBWZbW表现型芦花鸡芦花鸡非芦花鸡芦花鸡非芦花鸡实例2——为人类的优生服务:某家庭中夫妻都正常,双方的父母也均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血友病(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从优生角度考虑,此家庭应选择生育男孩还是女孩?巩固练习:略<<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课例课题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掌握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本节课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做好了知识准备。教学内容分析知识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方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念1、培养辨证的唯物主义观点2、进行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人口教育重点1、XY型伴性遗传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其规律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复习遗传定律预习搜集红绿色盲资料适当做些红绿色盲的社会调查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反思一、性别决定引入:让学生观看文字材料(中国女性自杀报告)引出问题:生女孩是女人的过错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探讨人的性别是一、性别决定我们先来观察男女的染色体是否有区别。(学生观察男性染色体核型图和女性染色体核型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高倍显微镜下拍摄的男、女细胞中的染色体图问1:从这两幅图上看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吗?现在我们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进行分组和编号,得到下图问2:从这两幅图上,你分析男女细胞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