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二、作者简介(让生汇报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师小结)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三、诵读欣赏(一)初读:感知形象1.学生先自由朗读。要求:①用笔圈出生字、词。②边读边感知一下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③试着用你感觉到的孩子的语气去读。2.让学生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应该怎么读,给大家读一遍。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最后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舒缓、温馨、深情而又活泼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举例:(《金色花》)①“孩子,你在哪里啊?”(焦急、惦念)②“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担忧、焦虑、责怪、惊喜)③“我不告诉你,妈妈。”(机灵、调皮、撒娇)(二)再读:领悟感情1.配上音乐,找朗读较好的同学深情地读,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读。要求:调动你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眷恋,头脑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情感。2.学生相互交流一下,描述自己所想象的情景(如:有一个农庄,一位年青妇人勤劳、善良,她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整天跟在她身边,与她嬉戏,妈妈去牛棚,他为妈妈开门,妈妈挤牛奶,他为妈妈端盆,妈妈流汗了,他为妈妈擦汗,有时,他调皮地跑丢了,妈妈会焦急地找他,突然,他会“从天而降”,出现在妈妈身旁,有一天……)13.师总结:三首诗能表现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榕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三)三读:欣赏语言1.齐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较精彩的词语、句子。2.四人一组,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和自己的感受(四)四读:学习方法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一个成年人(作者)怎么会把儿童的心理感受写得那么真实可爱呢?他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想象)2.同学自由发言,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3.老师归纳: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叫想象。如:清代作家沈复小时候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丛草想象为森林,其中虫蚁为野兽,这些想象都是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表现,希望你们也认真观察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自己心中这个美好的世界。4.下面发挥你的想象,模仿《告别》第3节,再写2个句子。四、探究练习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谈谈你的理解,《金色花》有什么意义,你明白吗?(有妈的孩子,幸福享不了。因为沐浴着母亲的爱,所以孩子如此幸福。“金色花”使人想到金色的童年,想到母爱温暖如阳光)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说我“坏”?(我想与妈妈时刻在一起,我在与妈妈捉迷藏,符合孩子调皮的特点,金色花也许就在自家院子里,这样我可以默默地跟随妈妈,关心着妈妈,这是一种无声的爱。妈妈找不到我,着急、担心,当我突然出现,他又惊又喜说我“坏”,“坏”只不过是调皮、淘气的意思。)3.你们天天与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当时会怎样想,心里的感觉又如何?离家住校的日子,你想妈妈吗?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