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课改“七大瓶颈”打造高效课堂瓶颈一:如何每位教师更新理念,全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之中,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瓶颈。解决策略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明确什么标准才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使得教师为取得好成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亲力亲为,讲清楚,满堂灌,唯恐一句说不到产生知识遗漏。课下练习采用大量重复的方法,运用题海战术。其结果是教师苦,学生累,成绩差。身心健康、工作愉快、享受生活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标志。而我们的教育还依然用80年代的教师评价标准在让教师加班加点、满堂灌、题海战术,靠透支身心的健康来获得成绩,已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样地,社会的前进须亟教育提供大量的不同层次的有能力、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而我们的教育依然采用统一试卷区别学生的好坏,靠满堂灌、题海战术封闭式的培养学生。教育已和社会的发展远远脱节。一方面,大学生过剩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奇缺,这就是现实。如何让教育适用社会的发展需要,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时间短,效率高,要求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过程,收获能力,收获好的品格的形成,成为现代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志。我县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质量标准。教学反思,明确要改革的“满堂灌”的教学弊端。1、教师对学生实行等距离管理。教师对学生实行等距离管理就是教师对自己所带的所有学生都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在教管和辅导,对每个学生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只要是针对好、中、差中的某一部分学生讲解和辅导,另两类学生就无所事事,就处于休闲状况。教师针对三分之一的人讲得越多、越细,三分之二的人休息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学校经常看到是教师对学生耐心的辅导,不厌其烦的讲解和重复。实际上在同一时间只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在讲或辅导,虽然教师很累很苦,但只是少数同学在受益。所以不会在单位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力不见效的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