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施“阅,构建乡村小学课外阅读模式庐江县龙桥镇中心小学朱桂林联系电话:15255599855电子信箱:1394085453@qq.com因“资”施“阅”,构建乡村小学课外阅读模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自己所以“成名立家”,无一不异口同声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名人、凡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义不容辞地倡导、引领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多读书引路、导航,让孩子们1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为孩子们的生命底色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们乡村小学应因“资”施“阅”,有责任不断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构建自己课外阅读模式。(一)、用“活”有限资源。现在我们乡村小学校校都有图书阅览室,或留守儿童之家,或农家书屋。书源虽有限但不缺。但是,教师严重缺乏,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怎么用“活”这份有限的资源和宝贵的阵地?我校采用的方法是开学初由班主任在图书室集体借阅,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本或两本,由学生保管,同伴传阅,待学期结束交还;每周五下午为图书借阅时间,教师和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归还;中午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组织不回家的学生就地阅读课外书等等,使有限的资源活起来。同时教师还指导有网络的家庭进行网络选书读书。(二)利用名人、专家效应形成家庭读书共识和合力。2今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龙桥镇镇政府三楼会议大厅,布置得格外庄重而漂亮,会台上方的横幅是“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中心小学家长报告会”。八时刚到,四百座位的会议厅座无虚席。两边的走道和大厅的后面,还足足站着一百余人。八时半,报告会准时开始。这是我校请来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组织的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宝星,他是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点燃生命”课题组研究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南开大学教授。他的演讲报告从四个方面谈了家庭教育问题,每一个内容都精选了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新颖,精彩极了!两个小时演讲,全场鸦雀无声,不时暴发阵阵掌声。报告会结束,李教授现场签名赠书。四百多套(每套四本)约1600本,一会儿一抢而空。借此机会,我们作了调查,家长和孩子都争先恐后的抢阅这套书。家长在李教授的报告和赠阅的书中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生也从中受益匪浅。实际在报告之前,我们与李教授作了必要的交流,希望李教授在报告中多倡导读书与孩3子成长、成才的关系。我们利用名人、专家的效应,形成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的氛围和意识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在平时学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议和教师家访中,都着意安排亲子读书的相关的报告和谈话内容。意在学生家庭中形成读书的氛围,读书的共识,读书的合力。(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写读书日记、周记;学生优秀读书作品在红领巾广播站展播;推荐学生作品在少儿刊物上发表;学校橱窗、教室、走廊张贴读书格言;学校各种竞赛获奖除发奖状外,还发奖品――图书作纪念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推动课外阅读工程的进程、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借鉴和分享同伴的阅积读成果,激励学生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