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中学田春燕常温下对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实验常温下对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实验说课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铝的基础知识和金属元素学习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三、实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温下铝与氧气的反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自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②通过与同组同学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③利用从实验中得出的理论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四、实验内容设计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2、通过学生实验来探究铝与氧气的反应。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比较学习的能力。五、实验教学方法教法:根据认知冲突理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里失衡,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保留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关键在于设计能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和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学法:以往,学生已养成比较重视结论(方程式、产物类型、反应现象等)的习惯,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注意不够,不善于探究。基于这一点考虑,我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整节课让学生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探究和认识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乐趣。六、实验教学过程科学探究,深入讨论提问生活常识,引出问题小结讨论总结收获拓展实验铝的毛刷实验课后思考生活常识为什么单质铁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而铝却不易被腐蚀仍保持表面美观?对比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在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拓展实验铝的毛刷实验1、取一根长约20cm、粗约2cm的铝导线,手持上端,将下端浸入盛在试管里的热氢氧化钠溶液中,至反应出现大量气泡后取出,以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2、用水冲洗后再将这一端浸入硝酸汞溶液中1min~2min,取出后立即用水冲洗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3、将此铝条静置,可以看到铝条表面很快生成白色绒毛状物质(氧化铝)并在一段时间内增长呈毛刷状。【学生活动】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2、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可以看到铝条表面很快生成白色绒毛状物质(氧化铝)并在一段时间内增长呈毛刷状。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学生结合两个实验,讨论并总结收获。老师进行全面总结。七、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节实验课,通过生活实际结合化学实验探究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学生通过探究、观察、思考、归纳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能掌握本节的重点,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热爱化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