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色彩课的尝试——浅谈我在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所做的尝试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殷春娟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美术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是机械地完成绘画创作,使其成为以内心体验为基础的,自我个性表现和创造性表现的活动?这一直是让我困惑的问题。每当我带着孩子们完成一个主题的绘画内容之后,都会为他们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然而,过后却又多少有些“意犹未尽”之感。后来细想,发现自己仍不经意在沿袭着某种东西。现代教育提倡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我的课似乎仍停留在对感觉的描绘上,尽管一直在变换着各种内容,有时依旧摆脱不了画笔与纸张。怎样才能使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为此,我在上《春天的色彩》一课时,尝试着把它变为一堂——不涂色的色彩课。【片段一:借多媒体营造春天的环境。】在准备上课之前,以一幅“雪中红梅”图,配以雪融化的滴水声,暗示气候转暖。再用班得瑞的音乐——《清晨》,营造出春天早晨的气氛。接着,通过画面和音效引入主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画面,同时用耳朵仔细听——”图片+音效:1、雪中红梅——滴水2、闪电——春雷3、春雨绵绵——雨声4、林中小鸟——鸟鸣“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很踊跃,看得也很仔细,有些还看到在雨中,远出有人打着伞在河边洗衣服。此刻,画面停留在林中小鸟图上。我又问:“小鸟唧唧喳喳对我们说话,猜猜看,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欣赏之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得出小鸟要告诉我们的话——春天来了。接着,用一段视频——“小草破土而出的过程”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眼看着小草从泥土中钻出一点点小叶尖,再慢慢长高,最后舒展开叶片。这一奇妙的过程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一个个惊呼:“啊,原来春天的小草是这样长出来的呀!”最后,在欣赏春天的花朵时,我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展示的一组图片,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可以说把春天色彩的缤纷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美术学习过程的体验往往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因而会受时空的限制,经常会缺乏充分的感性基础,但多媒体等媒介可以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的美术欣赏获得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成为现实。这样,不出教室也能欣赏到春天的美景。【片段二:变平面绘画为立体撕帖制作。】“走过田野我们来到小河边,看到什么啦?”一组柳树图片——1、河边垂柳2、风中杨柳3、近看——萌发新芽——开出柳花案例——长出嫩叶——引来小鸟“小朋友知道吗?柳条还曾做过老师小时侯的玩具呢!”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并每组分发一个老师自制的柳条帽。“仔细观察,注意听清问题,答对者,就有机会获得老师亲手做的柳条帽一个。1、是真的柳条做的吗?2、什么材料做的呢?3、老师为什么不采真的柳条作呢?4、都有哪些颜色?5、用什么方法作的?6、还用到什么方法?”这里,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观察,避免无目的的随意浏览。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作具体的制作指导,在已经做好的柳条圈上撕帖柳叶。接着,是五彩缤纷花朵的欣赏和制作的指导。“现在,戴上好看的柳条帽继续出发。下面该去哪里看看了呢?老师想起梅园门口写着的一句话,你们注意过没有?”没想到大部分孩子都知道——“春天从梅园开始。”按照计划我接着问:“那么,我们今天春天的色彩又是从哪个颜色开始的呢?”我原以为学生应该会回答课件开始时的红梅,这样我就自然而然过渡到花朵,并从红色讲起。然而,学生并不按照我设计的思路来回答,他们认为是绿色。也是啊,他们制作的柳条帽确实是用的深浅不同的绿色。该怎么引到花朵上来呢?于是我又这样问:“是啊,光一个绿色就有深浅不同的许多种,这说明春天的色彩怎么样?”学生们大声说:“很丰富。”“但是,春天里真正色彩最丰富、最艳丽、最千姿百态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们总算绕了一小圈找到了花朵。在欣赏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彩色纸:“我们桌上这么多彩色纸,有跟刚才看到的鲜花一样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