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讲话稿(8月25日稿)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国家医改要求培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医生—在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拟稿)同志们:今天,教育部、卫生部在这里召开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证。韩启德副委员长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工作,亲自出席本次会议并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近年来,教育部、卫生部充分利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部际协调机制,协商解决了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卫生部从行业上给予医学教育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卫生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将就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下面,我围绕医学教育改革,特别是临床医学综合改革问题,讲四点意见。一、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加快医学教育强国建设步伐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1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出发,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一年,对全国教育系统来说,至关重要,非常关键。落实好规划纲要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是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第1页共11页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战略高度,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卫生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2第一、医学教育为卫生事业输送人才的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新世纪十年来的奋斗,医学教育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办学条件得以改善。目前,举办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有158所,举办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有110余所,本、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年招生9万多人,“十一五”期间为卫生事业培养了45万临床医学本、专科人才,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第二、医学教育改革成效显著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各高等医学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增设了康复治疗、临床药学等新专业;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的医学教育发展,使高等医学教育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开展了医学教育认证工作,颁布了临床医学教育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第2页共11页第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要进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我国医学教育绝大多数高水平医学院校独立设置的办学体制,形成了一批包括高水平医学学科、学科覆盖面广的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经过高等学校十余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使合并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科体3系更加完备、学科结构更为合理,为促进大学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催生一批新学科、新专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这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