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详细稿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边读书边做批注;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结构,知道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在省个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很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为人民服务。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指导: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泽东民本思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质疑一:一个字“死”1、提问:我认为全文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个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课文,想一想:2、老师范读课文。3、学生思考、回答:4、教师正面肯定之后引入“死”字(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老师可以直接给出)。提问:你想一想老师(这位同学)为什么用这个字来概括呢?从哪些方面考虑的呢?5、学生思考、交流、讨论;6、教师指导:1、文章是为了追悼张思德同志的,本文是因“死”而来的;2在文中重点讲了“死”的意义;3在文后谈到了“死人”的是经常发生的,“死”得其所,还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4在文章最后还谈到了以后我们“死”人了怎么做的问题。7、小结:文章是在追悼会上的演讲,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死的问题,并从这个问题深化到为人民服务以及全党全军以后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来。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一)质疑二:两个方面1、提问:文章写到了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呢?2、学生思考,点名回答;(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2无价值的死。)3、提问:关于死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在书上划出来。4、老师指导: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2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5、指导: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介绍张思德同志);指导读最后一句6、小结:只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牺牲,因为为了人民死了也是光荣的7、齐读第二自然段。(二)质疑三:三个人物1、提问:在毛主席的演讲中一共提到了三个人物,是哪三个人呢?2、点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