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罗兴群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这些名言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许多事实表明,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提问能产生认知困惑,有困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认识提问重要,使学生“要问”只有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张衡要是没有“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事,用什么方法抓住这一刹那的震动?”的疑问,就不会制成地动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我们学生眼中的问号逐渐变成句号。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二、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如在《图形的全等》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上图分为两个全等图形,一个从不发言的学生主动举手,我不假思索地叫他,结果他回答错了。我没有指责这个学生,而是说“今天这个同学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说明他很有胆识和勇气,单凭这一点大家应给予掌声鼓励。”课后这名同学积极探索,想出在课堂上1大家都没想到的一种分割法。在第二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观摩他的做法,极大地鼓舞了这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一节课后,不仅这位学生经常举手,而且其他学生也更加积极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更加融洽。2、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掺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三、创设数学情景,使学生“愿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