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小故事,学诚信做人》——说《陈太丘与友期》枣阳市第六中学徐志勤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枣阳市第六中学的徐志勤,我说课的题目是《读小小故事,学诚信做人》——说《陈太丘与友期》。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课:1、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2、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诚信主题;3、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4、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5、当堂背一背,积累文言名家名篇。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本文主要记述了陈太丘之子:七岁儿童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本文语言简洁、叙事完整、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且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大人与小孩的比较凸现主题,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这篇古文对今天的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诚信品格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作为七年级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古文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诚信主题。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此前学生仅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三课文言文,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及学习方法心得均处于初级的启蒙阶段,因此,学生需要积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积累“乃”“期”“委”“不”“引”“顾”等文言词语,学习文言文直译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懂故事及表现人物的方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体会诚信做人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信”“礼”文明,培养学生优秀品格。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古文,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熟读成诵应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但要想让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做到“信”“礼”并不是易事,因为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为: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直译方法,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知信识礼的优秀品质。三、胸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读为“抓手”,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通过研读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章写人的方法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由表(字面意思)及里(思想内容)的探究,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行文方式奠定了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我安排了:回顾旧知,引出故事朗读感知,读懂故事译读课文,掌握方法演读探究,读懂文明积累名篇,背诵课文这五个步骤,下面来说我的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故事。同学们,在《论语》十则这篇课文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里的信是什么意思?(生答:诚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做人。可见古代先贤都很看重“诚信”,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个跟诚信有关的小故事!(引出课题)【设计理念:导入重在引导学生尽快走近文本,回顾旧知,走进新课,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朗读感知,读懂故事。(一)听读:1、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①学生齐读。②指名试读。(二)问读:检验学生读书的成果——根据提示选择性地朗读文句。(屏幕展示问句,学生齐答。)【设计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问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