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内容摘要: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而今的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课堂标准转变模式转换角色激发情感正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效课堂的推进,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正逐步进入课堂。许多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精心编写教学设计,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一问题为中心”,努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分组合作的“餐桌式”学习模式,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仍改变不了老一套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农村,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满堂灌”、“一讲到底”、“死记硬背”的老方方法尤为存在,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龄长、职称高、资格老,总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只是花拳绣腿。在一次巡视早读的情况时发现了一件人人瞠目结舌的事:早读中,学生拿着答案正在往练习册上抄,问其故,学生说老师让他们将答案抄写上去,然后把习题和答案背下来。我当时不可思议,结果从一位学生那儿得知,每课的练习册都要将答案抄上去然后背,老师还要检查。从学生的神情可以看出,都非常厌倦这种学习方式,也倒是,这种一直处于压迫下的学习方式谁不厌倦呢?后来我找到了那位教师询问此事时,得到的回答更让人吃惊:“学生太笨,基础差,不背怎么会呢”。随着时代的脚步,传统的教育已成为过去,新课程和高效课堂都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死记硬背”的落后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一种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度的教学境界,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低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改革多年来经验的反思和提升。然而,从事例中看出,我们部分教师人没有从落后的教学方式中组出来,不愿去解读教材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不注重学习方法渗透,对学生无启发性,一味追求老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究竟如何去改变呢?一、领会高效课堂标准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2、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二、转变一贯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成长,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了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如分组合作学习,关键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间安排,会带着问题学习,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分组时要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实施过程要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