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神圣的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明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学会运用宪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学习和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与尊严。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举例、讨论等。教学过程:导入:由3月份一系列节日及学校法制宣传月、宪法文本等图标引入本课主题——宪法。新授:一、学情了解:“宪法大家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谈对宪法的了解,暴露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二、初识宪法(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1、建国以后我国宪法的发展;2、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历程;3、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4、视频《82版宪法的公布》。三、自学探究: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53—57,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我们如何理解?3、公民应如何正确对待宪法?学生分组自学探究。四、再识宪法:1、表格分析思考讨论: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结论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材料分析:思考讨论: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结论2: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3、案例研究:结论3: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4、正确选择:选出你对“宪法是法律的法律”的正确理解。5、阅读与感悟:结论4: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请你来批驳”:批驳某县委书记的“狂言”。6、问题研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结论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为严格。7、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8、“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宪法是法律家族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五、拓展延伸:全国法制宣传日图标的分析六、认识提高:我们每一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对待宪法?(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七、情感升华:宪法的生命在哪里?在于它的普及,为广大民众所认知、所掌握;在于它的神圣,获有对全社会普遍的感召力、征服力;在于它的实践,包括给以支持、配套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化、制度化。宪法的意义在哪里?在于民主宪政的建设、政治文明的推进,在于以宪法为基础的行之有效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于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彻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体现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八、巩固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