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中的重点与重音理论的重新思考_______一舟2015-07-15朗诵理论152期非常朗诵流行的播音和朗诵、演讲理论中把”重音”这一概念扩大了.这样脱离了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常识.也远离了社会约定俗成的词语意义.使人们对”重音”概念陷于懵懂之中.一、有关”重音”的界定:词目:重音拼音:zhòngyīn基本解释1.[accent]2.指词、词组、句子里重读的音3.乐曲中强度较大的音,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因素详细解释1.指一个词、词组或句子里重读的音。参见“重读”。2.乐曲中强度较大的音,是构成节奏的主要音符。语言概述:重音:(1)在语音学中,重音是相连的音节中某个音节发音突出的现象。重音有通过增加音强来表示的力重音和通过音高的变化来表示的乐调重音。重音还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而在播音和朗诵理论中.”重音”有了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另一种说法是:语言是由各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而词语在稿件中所占的分量有重要些的,又有次要些的。其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就是重音。因此,给重音下的定义是: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我认为,这两种说法是不同的!第一种说法,和词条和平常理解的”重音”是一致的,即重音就是读得重的音.第二种说法,则把重音当成稿件中所占的分量有重要些的“词语”。第二种是声音在语流中的轻和重的关系,是语音层面的概念,一种是在”稿件”中的重要和次要的的关系,是语义层面的概念。这是继续含混还厘清重音这一概念的关键所在。用“重音”取代“重点”,在逻辑上存在一个划分含混问题,即:重音可以用重音来表达所以,也可以用轻音来表达——用重音表达重音。因此,这里我们把第一种说法还称为“重音”:第二种说法中的概念改为“重点”。由此来构建“重点”、“重音”的理论结构。二、首先,我们来弄清重点和重音的关系。重点是稿件词语或语句中所要强调的东西,重点的强调。表现在语音上可以是重读、高调音或低音的重音,也可以是轻读或弱读的音,也可以是表现在语流中的停顿或拖音、拐音、怪音等,即一切能够突出这一重点词语的声音形式都可以是的重点表达手段。“重音”只是其中一种。而现行理论把这些形式手段都称为重音,必定是自相矛盾、含混视听。而我们把重点合和重音区分开来,这种划分理顺了重点和重点的声音表达形式的关系。重音只是重点声音表达形式的一种。一部分重点是通过重音来表现的,还有一些重点是非重音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的。反过来说,一部分重音表现的是语言中的重点,一部分重音表现的并非是语言的重点。如《再别康桥》头两句,“轻轻的”是每句强调的重点,但在声音表现上只能用轻声表达和突出。显然,重音不在重点词语上。三、重点的界定(一)什么是重点?重点是语义层面的概念,是稿件语句中所占的分量相对重要些的,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突出和强调的词或短语。因此,重点是:在表达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语言元素,它表现为词或短语的突出或强调。(二)重点确定的依据:句中那些词语是要突出的重点。这是由语句目的和情感需要决定的。比如:《再别康桥》第一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是“我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这一语句目的,决定了几个“轻轻”和“作别”、“云彩”等应该是重点。四、突出重点的多种手段或重点的多种表达形式重点地强调和突出,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只要能够把重点突出出来的任何方式都可以作为重点的突出的手段.比如:音强突出:运用某些音节重读或轻读等强调和突出。音色突出:运用实声、虚声、柔声、钢声、涩音、滑音、颤音、泣声等强调和突出。音调突出:运用高音或低音、怪音、拐音等强调和突出。音值突出:运用某些音节的拖音、顿音等强调和突出。停顿突出:运用停顿强调和突出。五、重音重音可以按常规明确界定为:语流中重读的音或强度较大的音,是构成节奏的主要音节。(一)重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