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番禺区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阅读在于思考与积累——《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导学案一、学习背景及学法指导: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从同学们写的读后感看,大家对所看的书理解并不透彻,写起读后感来更是草草了事。同学们学业负担不少,看书时间有限,如何能让同学们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提高阅读效率?这是迫切面临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感受童年的主题。我们开展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希望以此为例学习如何读好一本书。《童年》是外国名著,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同学们阅读可能起来有点困难,自觉阅读兴趣也不浓。老师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先明确读一好一本书需要思考与积累;然后运用浏览、略读、粗读等方式了解故事大意,人物特性等;最后运用精读与品读让你深刻或精彩部分进行分析评价,并积累好的词句与精妙写作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先整体后部分。二、学习资源:1、《童年》的基本常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赞他:“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早年丧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底层人民痛苦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这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根据他不平凡的早年经历,他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他还有著名的散文诗《海燕》。2、《童年》的内容简介。《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生活状况。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3、《童年》作品一本三、学习目标:12013年番禺区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1.根据学习资源了解高尔基和他的《童年》的基本内容,完成课前练习。2.粗读《童年》学会思考:这本书写了谁?这些人怎么样?他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3.细读《童年》学会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4.回忆学习写作方法学会赏析:书中运用什么方法写人?把写得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下来。四、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4五、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学习资源了解高尔基和他的《童年》的基本内容,完成课前练习。2.粗读《童年》学会思考:这本书写了谁?这些人怎么样?他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学习重难点目标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1.提取信息完成课练习。2.思考这本书主要写了谁?这些人怎么样?每一节讲了什么事?学法指导1.运用抓关键词提取重点信息的方法,了解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的基本内容。2.运用浏览、略读、粗读感知全书内容给全书写故事线索。课堂学习学习要素学习任务学习提示一、阅读启航细心聆听老师课堂导语。思考读书需要什么?懂得聆听才懂得学习二、以思促读【任务一】:自主学习提取重点信息填写。1.《童年》是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任务一:独自默读学习资源,运用抓关键词进行填写。22013年番禺区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任务二】:小组学习整体感知全书。1.《童年》分十一节讲述高尔基的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请尝试给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