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可忽略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目前,有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爱好的研究,而且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都很有针对性,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但我发现,目前对一些城乡结合地方的学校,美术的研究并不多,尤其学校的要求与家长的观念不一致,因此产生了很多实际问题,所以我将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提出以下简单措施,以培养学生美育。关键词:美术教学;沟通;观念;课外小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爱好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现在出现的高分低能或学生智商很高,但情商却很低。所以教育部门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因此国家开始重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美术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很好锻炼学生欣赏美、塑造美得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不怎么理想,出现种种与美育教育冲突的现象,很多学者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但是我发现在城乡结合的地区学校出现的1问题研究较少,主要问题学校对学生要求很高,希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美育教育达到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家长却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在他们心中只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次要的。所以如何在学校要求与学生家庭之间找到合适的支撑点成为了焦点问题,而此类研究并没有。由于这个原因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变化特别大。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从我从事的工作环境和调查,我发现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家长方面,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比较短浅,对教育的认识就很片面。其次,家庭条件不允许,由于美术花费比较大,有些家长不愿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孩子入学前,孩子很少接近画画,入学后家长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导致孩子错误的认为文化课学习成绩是主要的,本来孩子还有兴趣爱好学习美术,最后这种天性被慢慢消磨殆尽了。家长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后,学校的要求与家长的要求没有达成一致,出现了两种要求,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学生只有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下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呢?所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与家长沟通,建立互动平台多年来,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由于普遍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片面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1.1问卷调查,了解情况2学校可以组织学校专业人员制定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普遍想法以及他们对于美术的看法。这样,学校就可以知道如何进行与家长沟通了,找到了切入点。学校还可以请一些专家给学生家长做一些报告,主要针对学生有关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印发一些关于美育的成功案例资料。只要家长的思想能够转变,那么美育就不会缺失。对于孩子的美术兴趣也不会过早被扼杀。1.2转变观念,提高配合我们知道家长为什么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主要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没有跟进,学校评价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