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气氛的调动、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从而活跃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人一、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思想,用新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言行。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教师的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友好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师生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专制和放任的教学作风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上好数学课,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也言“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走进学习的海洋。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活跃的切入口。开头的教学方式有多种。有从故事、游戏开头的,以趣为始;也有从生动问题开头,以疑为始;也可以从文学语言开头,以美为始;还有讨论式、问答式等等。学生被生动的开头感染,课堂就顿时活跃起来。导入要求新颖独特,简单明了,切忌嗦冗长,要很快切入主题三、让教与学跳出教本,为学生设计快乐问题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快乐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只有经过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收放自如,保持课堂的张力。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数学课堂就会“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