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及缓解的方法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应试教育、工作负担、角色职责、社会地位、学历职称和教师自身等六个方面。(一)应试教育因素虽然目前国家和社会在不断地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升学考试的成绩仍然是各个中小学的主要成绩。高校中各种的资格考试,例如英语、计算机等也是高校评比的重要指标,学生就业的重要参考。因此教师面临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子们。(二)工作负担因素对于教师来说,每天并不是简单的8小时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课下的备课、修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匕。(三)教师角色职责因素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可以说是教师行业特有的压力源。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际活动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各种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现在的大中小学生接触面广,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他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等信息渠道获得大量的课前知识,学生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教师职业的权威性不断削弱,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教师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压力。另外,教师职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角色冲突的特点。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学生的朋友、教育科研人员等。正因为教师扮演着如此多的角色,所以当角色无法协调时,角色冲突也就产生了。当教师不能很好地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就会造成了心理矛盾和冲突,加重心理负担。(四)社会地位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社会的变化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冲击很大。不乐观的地位、工资和职务提升前景也是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在教师整体地位中权重最大的一个层面,而经济收入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甚至影响他或她在学生中的权威性。(五)学历科研职称因素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学校及其教师都非常重视。当前社会,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培训、进修、读研和读博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广大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但是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除了教学成绩外,学历因素和科研因素都占很大的评定因素比例。教师为了评定职称,除了提高学历层次外,还要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否则不但能影响职称的评定,还能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所以学历职称因素对教师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评定职称过程中的一些不正之风,致使教师心理压力更加严重。(六)教师自身因素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不尽相同,每个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如此。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性格内向、敏感等。因此在处理日常工作时经常会处理不当。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具有这样人格特征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容易造成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另外一些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每个教师都会面临各种的压力,有的教师能采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并缓解,而有的教师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所以难以摆脱压力。长期的压力积累以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如何来缓解职业所带来的压力呢?方法如下:第一,教师必须树立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心理压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外界剌激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大小,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能力所决定。如果个体抗压能力强,那么个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小;相反,如果个体抗压能力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抗压能力不是天生的,树立起自信心是培养抗压能力的有效办法。自信心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内在动力。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同困难进行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也就能藐视困难,降低紧张度,提高抵抗压力的水平和能力。第二,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确立适当的目标。工作和学习需要竞争和挑战。在没有竞争对手或活动目标缺失的情况下,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