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肥西县三河学区木兰小学房后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而农村近百分之六十的留守儿童是这些花朵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当前,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我在农村教学已经十余年了,对留守儿童有初步了解,从表面上看,留守儿童并不缺少“爱”。但他们有的是爷爷奶奶的溺爱,少了父母的疼爱,有的是父母物质上的“爱”;少了父母内心的关爱;有的是网络虚拟的友情,缺少实际生活中真正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真正友情。为此,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因为,在家的爷爷奶奶大多数生活习惯都不是太好,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以故事或其他形式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应是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那么,孩子的品德教育,就应该变得很容易了。同时,让孩子生活在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中。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人,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二、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溺爱。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经常有留守儿童去网吧上网交友,结交社会的小混混,所以,我们要引导留守儿童慎重交友,和他们谈心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坏的朋友能够把我们引上犯罪的道路。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四、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所以,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和指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并及时和其代管家长及父母沟通,要求其代管家长监管留守儿童平时的兴趣爱好,要求其父母应该和留守儿童经常通电话,鼓励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效果,而且对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也有很好的效果。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