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在人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小学时期处于人生的第一步,像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事实也已证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其出路就在于课外阅读。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小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他们正处在一个即将开始写作文的开端,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相对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作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必要的干预作用,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注重自己阅读和知识的更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一、阅读材料应进行选择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1.中外经典名著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学习了《早》,引导学生读鲁迅的小说《祝福》;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讲故事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2.表扬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1.在文中作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2.摘录好词佳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3.读后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