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正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时,奖励给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评价语的力量是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如何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巧用评价语言,树立学生自信自信是一种态度,是个体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老师、同学、家长给予的激励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关爱的动作行为,都可能会使学生在跌倒时爬起来,走向美好的未来。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有一次,我在进行一节生字教学时,让学生用“汽”字组词,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当我让他回答时,他站起来马上说:“汽、天气”,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这位同学涨红了脸,而且懊悔得低下头。我心里想,要是说“错了”或“谁来帮帮他”,他以后一定不敢再发言了,正当烦恼之时,突然灵机一动,说:“大家认真听听,他还没把话说完呢!”,然后微笑着望着他,接着他刚才的话说:“天气的气,加上……”这位同学马上领悟过来了,说:“天气的气,加上三点水,就是汽车的汽。”“同学们,你们刚才笑得太早了!”我开玩笑地说。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露出高兴的笑容,。而且在这节课中,他表现得尤为积极,多次举手发言。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回答离正确答案有距离时,我们应诱而导之,使其自悟自得,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又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我经常这样评价:“读得真美!听得出你也走进了课文的美景中!”、“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老师和同学们听了你的朗读都被感动了。”这些如此生动、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再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同样应毫不吝啬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学贵有疑,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说明你认真预习了。”、“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你的思维很敏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鼓励了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将会得到更快的提升。二、纵向评价,使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低年级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喜欢受到关注爱听激励的语言这些特点。教学中,我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以过去与现在作比较,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制定了简易可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起初学生发言不积极,发言声音较小,我便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其发言。我说:“课上只要发言,不管是对是错,只要声音响亮,发几次言均能得到几个印大拇指的奖章,积累到10个“大拇指”时就能得到一个大奖杯,得10个大奖杯时老师就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