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工作实施意见学校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总体思路以学校美育为特色,以打造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环境美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途径”的基本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科美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和社团活动为亮点;以丰富多彩的美1育活动为载体,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确立自己美的追求,建立自己美的品质。三、工作目标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2、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工作任务1、统一思想,突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美育提到应有重要位置。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氛围,做到人人知创建、人人懂创建、人人会创建。2、发挥学科课程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要严格执行学校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中,系统普及美育知识,2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要积极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开发美育校本课程,为美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素材。全体教师要重视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积极挖掘学科中美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艺术性,寓教于美,引导学生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在社团活动中实施美育。扎实做好社团的指导,在学校现有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建更多社团,逐步将社团活动做大做强,将社团真正建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和美育实施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美、享受美,自觉实施美育。4、积极搭建艺术体验实施平台。充分发挥艺术学科教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会、演唱演奏会、书画比赛(展)等文艺类活动,在举办有关活动过程中,要突出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同时,体现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5、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学校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强大的美育功能。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创新美育载体,3丰富美育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美育文化,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接受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要重视教师的美育“身教”作用,通过教师美的仪表、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美的典范。6、以美辅德,德美融合,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布置学生行为美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德育活动,落实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因素,大力倡导家庭美育,促进家校合作,改善学生发展氛围,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