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菌检验技术第一节细菌形态检验技术一、细菌染色标本镜检(一)染色标本检查的基本程序1、涂片2、干燥3、固定4、染色染料种类:碱性染料、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碱性染料最常用(1)单染法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可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但不能用于鉴别细菌。如:亚甲蓝染色法(2)复染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不仅可以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还可用于鉴别细菌,又称为鉴别染色。•鉴别染色—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复染法的一般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5、镜检•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所用放大倍数:10×100=1000•所用镜头:油镜头•镜油:香柏油或石蜡油•香柏油折光率(n=1.515)与玻片折光率(n=1.52)接近•显微镜使用完毕须擦拭镜头。(二)革兰染色法1、染液组成:结晶紫染液、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2、染色方法•标本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分钟)→碘液媒染(1分钟)→95%乙醇脱色(30秒)→复红复染(3-5分钟)→3、染色结果•兰阳性菌(G+)——紫色;•革兰阴性菌(G-)——红色。4、染色原理(1)渗透学说:与肽聚糖结构有关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复红复染后呈红色。(2)化学学说: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镁盐有关(3)等电点学说:与细菌所带电荷有关5、临床意义•鉴别细菌•选择用药•理解细菌的致病作用6、影响因素(1)操作因素★涂片的厚薄★脱色时间的长短(2)染液因素★卢戈碘液放置时间过长★95%乙醇挥发★结晶紫与草酸铵混合时间太长(3)细菌因素:★细菌种类、★细菌菌龄(三)抗酸染色法用于鉴别抗酸杆菌和非抗酸杆菌步骤:1、苯酚复红加温染色2、盐酸酒精脱色3、亚甲蓝复染结果:抗酸杆菌为红色非抗酸杆菌为蓝色(四)其他染色法1、特殊结构染色法2、负染色法3、荧光染色二、细菌不染色标本镜检•应用:主要用于观察活菌的动力和运动方式•常用方法:压滴法、悬滴法、暗视野映光法压滴法载玻片细菌悬液盖玻片悬滴法镜检3、暗视野聚光法4、相差显微镜检查法(二)影响因素1、操作因素2、玻片因素3、光线强度第二节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一、基本条件(一)接种环与接种针用于取菌、接种及分离细菌的器具1、接种针用于挑去单个菌落、穿刺接种及斜面接种2、接种环用于划线分离培养、纯种接种、挑取菌落和菌液以及制备细菌涂片。3、接种前后都应对接种环和接种针进行灭菌(二)红外接种环灭菌器利用红外线产热进行灭菌(三)培养皿制备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器皿,用于细菌的分离培养。附:微生物检验常用玻璃仪器的准备1、玻璃器材的种类及用途2、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玻璃器皿在清洗、干燥后必须经正确的包裹和加塞后才能进行灭菌处理。3、玻璃器材的清洗★新购置的玻璃器材:1%~2%盐酸浸泡-→清水清洗★用过的无污染器皿:洗涤剂洗刷-→清水清洗细菌污染的器材:消毒灭菌后再洗刷★盛培养基试管和平皿:高压灭菌-→趁热倒出-→洗涤剂洗刷-→清水冲洗★吸管:3%来苏浸泡-→清水冲洗★玻片和盖玻片:3%来苏和清洁液浸泡-→清水冲洗;染色后的玻片,应肥皂水煮沸10min再洗涤★含油脂的器皿:单独灭菌(四)培养箱1、电热恒温培养箱2、二氧化碳培养箱3、厌氧培养箱(五)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综合营养基质。1、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营养物质:肉浸液、牛肉膏、糖醇类、血液、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无机盐•水•凝固剂:琼脂、明胶•抑制剂•指示剂2、培养基的种类(1)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用于增菌和接种纯种细菌。•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固体培养基:含2%~2.5%琼脂,多用于细菌的分离培养。(2)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如普通平板•营养培养基:能满足营养需求较高细菌的生长,如血平板•鉴别培养基:含有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