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处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模板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音乐1主备人昝亚妮审核人郑晓博授课人授课日期课题第二课欢乐的村寨(三四课时)课型综合课课时二教情学情分析学习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目标1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2.聆听《大起手鼓唱起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教学重难点及突破一、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二、切分音型的掌握教学建议运用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在操场感受少数名族的基本舞步。教学过程动态修改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打起手鼓唱起歌》2、表演《迷人的火塘》教学过程:一、聆听《打起手鼓唱起歌》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2.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再次复听《打起手鼓唱起歌》。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二、学唱《迷人的火塘》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设问:“习“”节奏。”;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是““”的缩短,而“”与“”是同一种形式,而“”是”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三、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2、编创与活动3、听辨训练教学过程: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五处学校小学部电子备课模板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音乐2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7、表演歌曲。(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2)作情景表演。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三、听辨活动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