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张忠清2013年,“雾霾”居年度六大环境问题之首。该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典型事件:2003年阜新市煤矿枯竭问题2004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2013年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一、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二者关系的产生人从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又通过由空气、土地、水等要素构成自然的再循环机制消除其使用后的废物。(二)二者关系的理论内涵从资源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源分为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但再生资源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那么再生资源就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温室效应”、“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环境的容量越来越小,对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图1:环境库滋涅茨曲线二、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必要性(一)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一是分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阶段;二是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的大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虽然与人类社会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有其自身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阶段及基本特征阶段时间主要特征农业社会发展阶段1861-19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科学、教育不发达,宗教191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科学、教育不发达,科学开始传播工业化阶段准备阶段1950-1977年教育、科学体系开始建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建设阶段1978-1999年民主化、法制化、教育、科学体系开始形成、家庭小型化开始形成,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生态建设阶段2000年至今民主化、法制化深入人心,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小型化,农业为基础、工业主导,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生态环境问题受到重视三、我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紧迫性总体来看,资源环境开发不足与开发利用过度的问题。(1)地区之间的差异:东部地区开发过度,中西部开发利用尚有不足,城市开发过度,农村开发不足。(2)产业之间的差异:统产业开发过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不足。(3)国内外之间差异:国内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过度,国际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足。严重性:社会和谐稳定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极为不利。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是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二)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观念已逐步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并且越发强烈。(三)生态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单纯环境问题演化为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等方面,生态的治理从单纯的环境治理向生态保护、生态开发、环保产业并重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展开。(四)生态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拉动作用日益凸现生态投资的不断增长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五、南漳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一)传统能源开发南漳县资源开发仍然较为传统,主要局限于煤炭资源。(二)清洁能源情况清洁能源开发不足,水能资源开发基本空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六、如何正确对待南漳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在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上要有正确认识(二)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上要有强力措施(三)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上要有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