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冬天的小路李晓艳设计意图:《冬天的小路》是一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下雪后小路上发生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四个小动物生动形象,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本学期,孩子们对语言表演有了浓厚的兴趣,而冬天是美丽的,冰雪会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惊喜,因此我设计了“冬天的小路”这节课,主要让幼儿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演的能力。活动目标1、体验冬日雪景的美、感受小动物美好的心灵。2、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推”、“铲”、“扒”、“扫”。3、学习复述故事,并尝试表演故事中各种动物的特征。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推”“铲”“扒”“扫”。活动难点学习复述故事,并尝试表演故事中各种动物的特征。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图片及头饰。3、小雪花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2分)播放《雪绒花》,师幼一起动起来,把幼儿充分带入冬天的雪景之中!(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我利用音乐律动导入活动,充分的把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幼儿手拿着雪花,能很快的融入到冬天的雪景之中。)二、基本部分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发现下雪了大树、屋顶、小路的变化。(3分)(1)、师:“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季节?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下雪后周围都有什么变化?雪花落到小路上,小路哪里了?走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呢?”幼儿自由发言。(2)、幼儿欣赏雪景的基础上引出故事。师:“在这个美丽的雪景中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自由发言。很好的把幼儿带入到了冬日美丽的雪景中,想象的空间也随之被打开,幼儿也很快的走进了故事之中。)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自由欣赏故事《冬天的小路》。(6-7分)(1)、幼儿观看课件,自由讲述图片内容。观察小动物的表情,了解小动物的心理变化。感受小动物美好的心灵。(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扫雪的情景并学说动词“推”“铲”“扒”“扫”。小结:这些小动物既能干又聪明,不用任何工具,只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扫12雪了。(此环节中,我打破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让幼儿倾听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幼儿看图片自由想象、讲述来理解故事内容。我大胆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转换法让幼儿去学观察、学思考,这样不仅抓住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幼儿的发散思维有了一定的提高。)3、结合多媒体课件,完整欣赏故事。(6分)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下雪了,大树、房子、大地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摔倒了?他们怎么样了?小松鼠是怎样做的?小动物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幼儿模仿“推”、“铲”、“扒”、“扫”的动作,理解词义)他们扫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教师小结:如果一个人扫雪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四个小动物团结起来,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雪扫完了,人多力量就是大,我们小朋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干的既快又好!(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讲述,幼儿交流讨论,进一步将幼儿的思路进行整理。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突破了教学重点,也为下一环节复述故事做了铺垫。)4、学习复述并表演故事。(8分)(1)、看多媒体课件,尝试复述故事。(2)、幼儿自选头饰表演并复述故事重点表演:“推”、“铲”、“扒”、“扫”的动作(3)、集体表演复述故事。(此环节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表演、复述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探索中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三、结束部分(4分)1、一起为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2、我们也和小动物一样到外面小路上去跳舞,好吗?教师带幼儿走出活动室。(结束部分将幼儿的思路再拉回来,为故事起个名字。再走进故事,和小动物一起出去跳舞,让幼儿在意犹未尽的同时,继续感受故事带来的愉悦。)活动延伸1、区角活动是让幼儿继续表演故事。2、区角活动时让幼儿在阅读区继续讲故事“冬天的小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