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教学目标:1、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2、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历史故事《和氏献璧》2、课件出示词语:普普通通价值连城坚贞无知玉匠石头美玉卞和A:把上下两组词语搭配成词组,并读好词组。B: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说得更具体一些吗?C:谁能用这些词组说说课文内容?过渡:同学们对上节课的课文内容掌握的比较好,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卞和献玉的过程。二、细读课文,指导朗读。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卞和怎样发现玉的段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1>卞和怎么知道石头里有美玉?2>哪个词更能说明他的判断?3>从“经验”、“断定”这个词中说明了什么?2、我们知道卞和的献玉之路充满坎坷,他共3次献璧,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一次献璧的过程?1>自由读文,思考问题。2>课件:A: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怎样?为什么?B:用哪个词语最能形容卞和第一次献璧时的心情?课件:卞和第一次献璧,被厉王砍掉左脚,此时心里()极了,但仍然()这石头里有美玉。过渡:因为卞和不甘心美玉被埋没,待厉王死去,武王登位,他仍坚持把石头献给武王,换来的会是什么呢?3、用学习第一次献璧的方法,请5人合作学习第二次献璧,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课件:1>、用你们组喜欢的方法正确、流利读出第二次献璧的段落(3-4自然段)。2>、读后相互提出问题在组内解决,不明白的可以记录下来。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4、课件:卞和第二次献璧,被武王砍掉右脚,此时心里()极了,但仍然()这石头里有美玉。5、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卞和还会去献璧吗?(指名说)三、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1、指名接读5—7段,思考:第三次是怎样献璧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2、课件出示: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1>学生朗读句子,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卞和伤心)(石头珍贵)指名读。2>通过哪个动作更能体现此时卞和仍然坚信这是一块美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3、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去查询,此时卞和这样回答课件: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1>指名读。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与这句话意思对应的语句。2>指名读。卞和痛哭的原因是什么?3>这句话中哪个词更能体现卞和这个人?(坚贞之士)什么是?课件:卞和是一个()。4>板书4、最终文王还了汴河一个公道,价值连城的美玉终于破璞而出,汴河的忠心也终于得到君王的认可。1>齐读最后一段。板书2>文王也被卞和的忠贞深深打动,封他为零候王,辅佐文王治理国家直到去世。四、课外拓展1、复述故事。2、课堂检测1)、和氏献璧写的是卞和三次献()的过程,赞扬了卞和()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2)、和氏是()国人,他的名字叫()。他()石头里有美玉。3)、评价人物:卞和是一个()的人。厉王、武王是()的人。文王是一个()的人。五、作业: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关于玉的知识、玉的故事。板书设计第一次砍去左脚和氏献璧第二次砍去右脚忠诚做人最宝贵的品质第三次命名“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