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知识梳理(一)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3.乐音的三个特征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的频率有关;__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4.人们用_________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_________,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是_____,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6.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致在Hz和Hz之间,频率低于Hz的声波叫波。(二)物态变化1.温度:⑴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最小分度为,量程为,读数特点为。⑶摄氏温度: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作。2.物态变化:写出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3.晶体⑴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熔化时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非晶体熔化时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填“有”或“没有”)。一些常见的晶体:;一些常见的非晶体:。⑵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水的凝固点为,冰的熔点为。⑶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1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二、巩固练习1.有甲、乙两个音叉发声时,用同一个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中,其声波图形如下图的甲和乙。对甲和乙音叉发声的振幅和频率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甲、乙音叉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B.两音叉的振幅相同,但乙音叉的频率较大C.两音叉的频率相同,但甲音叉的振幅较大D.两音叉的振幅和频率都比乙的大2.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不可见光时将他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3.4.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响度太小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5.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6.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7.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A.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2C.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D.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8.下面的各组现象中都属于液化的一种是()A.露的形成,霜的形成;B.雪熔化成水,水结成冰;C.烧开水时壶口“白气”的形成,地面上的水被晾干;D.冰箱中拿出冰棒周围“白气”的形成,雾的形成。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10.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1.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如图甲)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