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信息作品制作(四)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本课要求学生理解多媒体作品在呈现主题、表达创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超级链接的纽带作用,掌握建立超级链接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我选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是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节《信息作品的制作》中的第四课时——建立超级链接,前三节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本节课作为第二节的最后一课,继续完成以“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网页制作,利用超级链接有效地组织信息,完成信息的加工过程,从而做到前后照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体验和感悟。由于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内容分析本节侧重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超级链接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建立超级链接的操作技能,此外,适当增加对信息作品的欣赏评价的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网页间超级链接的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信息加工的一般流程和建立超级链接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区分超级链接中的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网页间超级链接的作用,掌握建立超级链接的操作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探索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集成主题网页的这个大任务的驱动,直接引入概念,讲授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然后分发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层次学习”。接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理解掌握信息集成中建立超级链接的作用与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技术适用理念,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人文观念。四、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有关信息集成的部分内容,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过FrontPage的内容。但初中、小学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信息技术课,预知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需要注意区分学生层次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此外,由于初中阶段侧重于软件工具的操作训练,因此每节1课中都应该向学生渗透信息的理念和技术适用原则,即技术的运用服从于任务需求,提升学生在理论上对信息集成过程的认识程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人文观念,提升信息素养。本节课是信息作品的制作第四课时,在前三节课中,学生已经根据主题分析加工整理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非常期待制作出一份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五、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是信息作品集成的最后一节,如果还是罗列案例创设情境,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其自然地演示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却不错。我尝试分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后,认为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淡化软件工具的学习,但是不能盲目追随信息素养,完全忽略技术操作和应用。学习内容技术含量较高或学生的技术技能相对薄弱时,技术应用的比重就可以增大。因此,我首先使用“任务驱动法”,在前三节课制作“班级风采”主题网页的这个大任务的驱动下,我直接引入本课内容,讲授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然后我分发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到学生基础不同,学习材料由易到难,进行“分层次教学”。接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解决问题。2、教学资源:硬件资源:网络教室。软件资源: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网站、极域电子教室,超级链接的学习资料。六、教学流程框架七、教学过程2发现问题,引入概念演示重点,讲解难点分层教学,自主学习提出质疑,探究验证。课堂小结,整体感悟展示交流,共同进步。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5分钟)经过同学们前三节课的努力,大家已经历经了规划设计作品、采集处理素材、添加整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的阶段。现在以“班级风采”为主题的信息作品制作活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也是关键的阶段。大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