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15.1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导学一:原子及其结构导学一:原子及其结构2、原子中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量。3、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原子核核外电子1、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正负相等转移负正原子结构肉眼下的玻璃棒电子显微镜下的玻璃棒原子原子原子核电子氢原子示意图锂原子示意图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不显电性“+”“—”不带电带“+”电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结构:+1+8氢原子氧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负电,失去电子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的物体带正正电。电。摩擦起电的原因:1、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核子A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A.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B.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C导学二:两种电荷导学二: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4、验电器的原理:两片金属箔带种电荷,而张开。3、电荷的多少叫,简称,单位是,符号是。2、同种电荷,异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正负互相排斥互相吸引同互相排斥电荷量电荷库伦C金属球绝缘垫金属杆金属箔金属罩接线柱构造带电体现象与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两种电荷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原理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一根实验室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10-7C)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它们互相排斥,则该小球()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不带电或带正电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一定带正电AA3、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BCDB金属杆构造导学三:导体和绝缘体导学三: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例如:。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例如:。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实验: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实验分析实验结论AB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湿木)善于导电的物体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金属:自由电子食盐溶液:阴离子阳离子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干木)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D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棒B.塑料尺C.橡皮擦D.铁钉2、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时,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A————————————++++++++++++++++++++++++------------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等量的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