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矿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导学卡时间:班级:姓名:课题:10二泉映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导学提示】1.十年过去了,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2.阿炳在这个中秋夜,又一次的来到二泉边,听到这泉水声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的内心会是怎么样的呢?(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3.此时的阿炳似乎在倾吐什么情怀。4.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的又向往些什么呢?【达标检测】1.写出近义词。萦绕()委婉()赞叹()流泻()抗争()舒缓()2.把词语补充完整。月光如()恩重如()委婉()()静影沉()动人心()享有()()3.填空。《二泉映月》是一首()独奏曲。A二胡B京胡C琵琶D笛子《二泉映月》的作者是()。A刘天华B华彦君C贺绿汀D吕骥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1.解释下列词语:委婉连绵:蜿蜒:升腾跌宕:势不可挡: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3.说一说琴声变化的不同阶段里,阿炳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学习感悟】编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