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这凄凉不是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板书“母亲”师述: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现在就让我们亲亲地喊一声——母亲。无论是蓬头稚子还是耄耋老人,都对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同样深深地眷恋着母亲,思念着母亲。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来体验这份独特的感受吧。2、补充“怀念”二、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2、交流:A、我痛哭了几次,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你体会到了什么?(无比伤心)“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六岁离开了母亲。平时很少回家,不能很好地分担母亲的压力。母亲临终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指导朗读: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感觉。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会回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你读懂了什么?(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世界一片黑暗。)1师: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弃养对他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补充资料: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3、带着遗憾、悔恨读这第二段。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作者是那样怀念,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4、交流:A、——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頻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頻来入梦。“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頻来入梦”?“也”字说明什么?有感情地朗读。B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甜蜜”和“凄凉”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C、——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理解“怅望灰天”。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三、作业1.摘录佳句,感念深情2.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萦梦牵的句子,读一读。板书设计:生身母亲怀念母亲敬意、爱慕2祖国母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