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意般的低语课堂《新课程》的制定,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将给予学生什么呢?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努力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的课堂,让那些美丽而又有节奏的音符跳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低语课堂中尽情地演奏一曲曲富有诗意的乐曲。一、课堂流淌着人文与情感的和谐美课堂是饱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学生作为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关照,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在课堂上,我们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诗意的氛围。1、学生心中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熏染。在学习《泉水》这篇课文时,我先诗意引入:师:丁丁冬冬的泉水潺潺流淌,它流过好多好多的地方,请大家好好读读,说说它流过了哪些地方?(配上音乐读)生读了课文纷纷举手,忽然看见一位学生低着头在开小差,我本想当着学生的面批评他,但转念一想,请他回答,可他答不上来,师:老师知道,你可能挂在嘴边一时说不出来吧生点点,可脸蛋顿时通红,我知道他肯定知道我说的意思。我非常信任地点点头,笑着说:“那好吧,你先坐下好好想想。”没过多久,他的小手举起来了,我心中一喜,马上请他回答,他的答案有点与众不同,我当时想:要是我当着这么多的小朋友批评他,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效果吧。是啊,老师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朴实的话,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流淌着暖暖的爱意。2、教育是什么,它是唤醒,是等待,是鼓舞,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保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这份好奇与天真、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那么他们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渴望教师真情的滋润,需要教育者关爱有加,呵护倍至。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要好好保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在学生们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投射,教师要学会用真情去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语文启蒙教师应该成全孩子的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孩子们的精神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让他们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励,充满鼓舞,让学生感到一股温泉在心间,让这充满绿意的课堂洋溢着诗意。二、课堂在学生互动中显现魅力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语文教学是一个学生在阅读和和感悟中表达、充实和提升自己灵性的过程,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绮丽的想象能力为语文课堂留下了许多的精彩。课堂上,学生通过互动享受到的是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相互启迪。涓涓的思维小溪轻轻地流淌,灵性浸润下的语文课堂创意无限、诗意无限。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生成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感受文本。在学习《蓝色的树叶》一文中,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纷纷指责林园园,说出来的理由一套又一套,显得非常活跃。我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进行再教学,让学生再体会,再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