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要去功利化VIP免费

教育要去功利化_第1页
1/1
教育要去功利化张玉胜张玉胜“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日渐成为一种社会通病。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功利化倾向已经渗透到一向被视为“圣地”、“净土”的教育领域。遏制功利化倾向,切实端正教育思想,无论是对教育本身的正本纠偏,还是对匡扶民族精神、缔造中华振兴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说,教育本是一项传承人类文明、铸造民族精神的公益事业。但一个时期以来,拜金主义在一些教育领域弥漫,有些人每谈教育必涉金钱,明的是各种收费,潜的是各种收礼,暗的则是各种腐败。尽管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但中国的教育却始终未能跳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传统归宿:即平民教育或义务教育,目的只在文化普及、看书识字,教给大众生活交流的工具;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只教人学些就业生存的本领;所谓人才教育,无非是培养一些专家或文官。三者均在为“劳动力市场”培养人,而与做人之道相去甚远。在这种功利性目标引导下,什么通识教育、人文教育都很难有生存的空间。于是,“读书做官”和“读书无用”便成了功利性教育衍生出的两个极端性怪胎。学校连着大世界,学生也是社会人,去功利化不仅要求学校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源,而且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书籍备受青睐,形形色色的“升职秘诀”之类图书受到都市白领追捧;“阅读和实用相联系”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社会上的种种功利化行为,无不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示范效应。远离功利的教育应当是覆盖全社会的大教育,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一些诚信,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务实,少一份浮躁,为创造信任和谐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要去功利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