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课堂开发区中学化学管红华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老师,我们也符合这个角色,我们向课堂要效益,关键来自于教师的“十年功”。我们精心设计课堂要从生活走向课堂。一从书本走向生活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社会和生活,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融入社会。离开了现实生活,学习就会没有意义。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学习就是知道是什么,能力就是会解难题。而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学习就是看课本。可以看出,传统的学习把学生锁在“书本世界”里,把教学与生活完全分离,使教学在生活中难以适应,不能为学生建立健康的教学理念。从我们的生活引入化学课题,生活是化学课的宝贵资源,生活是学生最好的教育财产。如自然界的水、燃烧和灭火、空气和氧气、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如何防护钢铁锈蚀、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和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正确目的。二从生活深入教材化学教材从学科内容“难、偏、旧”变为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初中化学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也就是对学生潜能的利用,学生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安装液化气警报器,如何合理搭配饭菜以及如何节约能源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热爱生活。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和生活背景,形成由理论知识到生活实际相有机结合。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是统一的,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三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出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潜能的创造者,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在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是一个“明理、导行、评价”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需在循环中不断巩固原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新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道德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提升,让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强自信心,守纪律,敢大胆发言。当然这需要学生能够课前做到充分的预习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游刃有余,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四从精心备课到创新课堂教师要做到四精四编,不仅备知识,备学生,还要备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件。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们的教育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我们把台下“十年功夫”都用上,来帮助我们的学生实现“中国梦我的梦”。我们在课上做到:提高讲解效率,少讲废话,做到针针见血;直观性要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现参与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我们将化学课建成学生快乐的园地,人人参与化学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到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让更学生分享成功,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我们更多地关爱我们的学生,课上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课后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我们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他,呵护他,让学生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出色的课堂教学来自于师生的和谐。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要想真正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高效,让教师充满魅力,让学生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