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1、时间:2、主要的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开始内迁。3、为什么内迁:中原王朝安抚和强迫少数民族内迁。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民族汇聚是时代的主流!五胡各民族逐渐融合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这次民族融合,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这次民族融合,你知道他是谁吗?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你知道他是谁吗?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族人民在生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反映了鲜卑族的生活情景,从诗中大家能看出鲜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2、直接原因: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巩固统治①、494年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3、改革内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意义:①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胡人汉服)②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汉人胡食)③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平城洛阳为什么要迁都洛阳?1、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交通不便;2、平城鲜卑族保守势力很强,不利于改革;3、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改穿汉改穿汉服服胡服俑汉服俑学说汉语学说汉语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魏主下诏: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人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资治通鉴》采用汉姓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与汉人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胡人汉服汉人烧烤C1、“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下列事件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B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A、澄清吏治B、提倡汉化C、发展经济D、中央集权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建康C、洛阳D、殷C5、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B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可能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1、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2、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3、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措施: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说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