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层次目标教学”探索与实践武汉市财贸学校陈勇霞层次目标教学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动机,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发掘各类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科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旨在研究和探讨运用层次目标教学的原理构建符合中专学生生源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不同学生知识、智力、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学生身心、素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近几年来,由于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各级各类学校选录后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厌学现象严重。数学教学如果仍然采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使学生更加害怕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层次目标教学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层次目标教学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组成形式。它以层次目标教学为中心把“反馈-矫正”作为关键环节,最终实现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获得最佳发展的目的。我所教的2007级网络和北大青鸟班的学生属于计算机专业,他们有2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一部分课本内容,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有30%的学生主观上想学好数学,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新旧知识难以链接,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50%的学生要么害怕学习数学,要么在小学或初中就已经放弃了数学,甚至厌恶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课内层次目标教学的尝试,以提高教学质量,旨在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是我一年来进行层次目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一、对学生实行隐性分层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收集可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我首先向学生进行全面的情况调查。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下:1、对自己以前的数学成绩的评价:A.好0%B.较好5%C.一般15%D.较差80%2、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A.习惯差30%B.脑子笨20%C.数学太难40%D.不喜欢数学老师10%3、你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还有可能提高吗?A.能50%B.不一定20%C.不能15%D.不知道15%4、你认为学数学有用吗?3、A.有20%B.没有50%C.不知道30%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他们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是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放弃了对数学的追求;另一方面:虽然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数学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尝试重新开始,对提高数学成绩比较有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数学摸底考试,根据学生成绩以及学习可能性情况我将青鸟分层教学班43名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8人(80~100分)、B层:17人(60~79分)、C层:18人(0~49分)。为了体现教育平等性,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造成差异歧视,以上分层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而不向学生公布,只在调整层次时公布层次提高的学生名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作业情况、学习态度、课堂检测、提问等情况对学生层次重新进行了调整。如下表所示:二、对学生实行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C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B层和A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1)A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层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层学生能模仿简单例题,做好课堂配置的练习题。(2)对A层学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