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倍”“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诗文对照,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第一板块:复习古诗,导入课题。1.孩子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出示诗题《静夜思》,会背吗?(教师指名背诵)出示诗题《泊船瓜洲》,指名背诵2.这两首古诗有个共同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3.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思乡的古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这首古诗还隐藏着一段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佳”的写法和注意事项。生书空)。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吧!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孩子们请轻轻地打开书,大声地朗读全文。(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生词画下来。)2.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不认识的字和生词。3.师:课文读完了,文章的题目中有“佳节”,你知道“佳节”是指什么节呢?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名回答)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逢:遇到。倍:更加。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意思,好吗?4.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的确很用心,上面的难题迎刃而解。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词语,大家认识吗?让我们和它们打声招呼吧!重阳佳节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指名读师:你读的真不错,都读正确了,了不起!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特点?(第一组词热闹非凡,第二组词孤独寂寞)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感情,热闹非凡的场景读来让人愉悦、兴奋,心里暖暖的,身处他乡,孤独寂寞,让人很伤感、忧愁,心里凉凉的。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感受词语的温度。5.师:词语读得很好,那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试着说说课文的内容呢?(教师指名说,教师适当点拨。)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同学们,这些字词大家都认识了。我们再把它放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长句子多读几遍。(生读课文,教师巡视。)2.教师指名四人分节读课文,检查读课文情况。第四板块:诗文对照,情感涌现1.出示学程单【学程单】(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听,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自学时间:4分钟2.任务驱动:(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说)巡视、参与学生的学习,相机指导。3.交流(1)第一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从“15岁”“两年”读懂了——年龄小,离家时间长。师:王维的故乡在蒲州,而王维此时却在——长安只是客人,用诗句中的词就叫做(异客),长安对王维而言只是(板书异乡),板书填补:在为师:两年,7百多个日日夜夜,独自一人在外,有多少话要和亲人倾诉啊(课件出示)生病时,王维多么想要(),悲伤时,王维多么渴望(),高兴时,王维多么希望()。师:是啊,王维是多么思念故乡,多么思念亲人啊!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出示PPT):“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用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后面的这个“异”字出现了两遍,我能不能自作主张,改一改王维的诗,改成“独在异乡为客人”,反正意思一样嘛,用一个就够啦。那是为什么呢?“异乡”“异客”,是指在陌生的环境里处处都是陌生的人,两个“异”,就把作者的心情写得更加透彻,加深了那种举目无亲的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出示PPT,划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你果然感受到王维心中的孤独了)继续交流诗句意思(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中的节日指的是——重阳节1.你了解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师作补充:在古代,阳为奇数,九月初九就是两个阳数相重,便称为重阳,这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