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原理罗列准确全面根据材料问题需求取舍《生活与哲学》高考命题切入点分析班,小组名:,姓名:一.跨单元组织相关知识。【整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框架】1.“生活与哲学”(主要用二三四单元知识,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如果材料体现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与个人或社会,那就是第一单元的具体知识)2.“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二、三、四单元)3.“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即“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即二、三单元)二.运用整个单元相关知识【记牢各单元之标题】1.“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即“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即第四单元)2.“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一般没法出主观题)3.“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单元,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4.“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三单元,即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意识等等)5.“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单元,同“历史唯物主义”)三.跨课组织相关知识1.“辩证唯物论”或“唯物论”(第四、第五课。主要包括物质、意识各自的相关知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根据材料或问题需求取舍)2.“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同1)3.“联系、发展的观点”(第七、第八课。)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同3.)【其他各课的课题整合,也要稍微留意一下,稍微!】四.运用整课相关知识。【留意每一课的标题】1.“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包括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以及规律的知识;相当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2.“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包括意识的产生、本质,意识的作用;相当于“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意识的观点”)3.“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即认识论。包括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内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认识、真理的特点及方法论,等等。)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即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特点及各自的方法论,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5.“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八课,即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特点、实质,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课,即矛盾的观点或对立统一观点。包括斗争性、同一性的含义、关系、方法论;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特点、关系及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及方法论)7.“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十课,包括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创新的意义,等等)8.“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一课,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的解决方法,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主体,等等)9.“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十二课,包括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特点、作用,价值判断知识原理罗列准确全面根据材料问题需求取舍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及方法论,怎样实现人生价值)五.具体知识点作为切入点【近年来习惯于如此设问,防不胜防】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8)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8-9.包括区别、联系、反对的错误观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何者为本原、有无同一性,为什么P10-12)4.“时代精神的精华”(看似课标题,或许只强调真正哲学对社会(或个人P6)的作用P16-18)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包括关系和反对两种错误观点,P32.)6.“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类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0-41,必要时可结合p33-34规律的知识和P38-40意识作用的知识)7.“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关系+5+6)8.“意识的作用”(P38-39)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37、P40;方法论:P41三点+两个反对)10.“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方法论P42-46)——【大体相当于“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P44-46关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