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2滑轮(第1课时)主备人:陈美珍审核人:周以华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3.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学习重、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预习展示】:1、使用滑轮时,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的滑轮称为动滑轮。2、使用定滑轮时不能但可以;使用动滑轮时不能但可以。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3、其他常用的简单机械还有和。【课堂探讨】:1、探究定滑轮、动滑轮使用特点:总结:使用定滑轮时不能但可以;使用动滑轮时不能但可以。2、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特点:既能又可以。结论: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看图11-21,为什么小明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辆摩托车?数一数,小明所用的滑轮组共有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该装置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课堂检测】:1、使用定滑轮,但,使用动滑轮,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它既可以又能。2、图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轮和一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请回答:(1)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滑轮组不改变动力的方向;(2)甲滑轮组有段绳子承担物重,而乙滑轮组有段绳子承担物重,滑轮组更省力些;(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3、仍然看上题图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不计,G=300N,则图甲中的拉力F甲=N,图乙中的拉力F乙=N;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是30N,G=300N,则F甲=N,F乙=N。4、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串绕方法,要求是:绳端往上提,重物往上升。并回答下列问题:(l)这个滑轮组有段绳子承担物重,若绳端的拉力向上移动l.5m,则物体上升m。(2)若物重G=30N,摩擦及动滑轮重均不计,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N。(3)若物重G=30N,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为G动=6N,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N。5、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的样子,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移动。其中A是滑轮,B是滑轮。6、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物重为40N。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F是N;若动力移动20cm,则物体上升cm。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其中的动滑轮个数决定的B.剪刀实际上是两个杠杆的组合C.费力杠杆是不好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D.不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其轮心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8,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9、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A.G1=2G2B.G1=G2C.2G1=G2D.G1=3G213、轮组绕法(1)F=1/2G(2)F=1/3G课题:11、2滑轮(第2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滑轮、滑轮组2、熟悉滑轮组的特点应用。【预习展示】:上一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说说看。【课堂探讨】:对滑轮组的绕法及省力的理解:一辆汽车陷入泥泞之中,请你根据图中装置,运用学过的知识,用最小的力将它拉出来,试画出滑轮组的绕法。已知车重6×104N,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1/4,如果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需要的拉力至少多大?【学后检测】:1.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变形杠杆,定滑轮实质是个______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杠杆.2.使用定滑轮_______省力,但是能_________________,给工作带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且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升高距离的_____.3.如图所示,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2m,则他至少要用_______N的拉力,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_m.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