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除夕……“端午节”知多少?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最普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谗去职,被驱逐流放。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眼看着国土的沦陷,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沈从文沈从文端午日端午日学习目标1、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学会概括事件理清文章思路。3、学会品析文章场面描写。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建国后,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作者介绍自学指导一听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听读课文,圈划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给括号前的字注音:蘸()酒桨()手擂()鼓呐()喊鹳()泅()水茶峒()戍()军字词注音:蘸(zhàn)酒桨(jiǎng)手擂(léi)鼓呐(nà)喊鹳(guàn)泅(qiú)水茶峒(dòng)戍(shù)军多音字好()事者美好()注意字形戍(shù)与戌(xū)、戊(wù)、戎(róng)的区别点戍、横戌、戊中空、一横出头就是戎组词:戍守戊戌变法戎装自学指导二跳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中讲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请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概括出来)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习俗的?3、这些习俗中作者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对于赛龙船的胜利者的奖品,人们主要看重的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船、追鸭子2、时间顺序3、详写的是赛龙船,最能体现节日气氛4、合作努力的光荣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自学指导三精读“赛龙船”选段,品析场面描写1、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场面的作用。2、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表现赛龙舟的紧张与激烈?(用文中原句回答),3、这句话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那种描写?一起朗读:赛龙船片段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的把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1、从人物外貌、动作的刻画;2、从感官角度,调动视觉、听觉;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读“追鸭子”片段完成下列任务:紧扣本段内容设计一个问题,请小组成员讨论回答组长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老师提问:1.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2.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