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减法(一)》学习目标: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重点:会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一.学习过程:1、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2、计算(1)(-2)+(-27)=(2)(-9)+10=(3)45+(-60)=(4)(-7)+7=3、填空(1)_____-+6=20(2)20+____=17(3)_____+(-2)=-20(4)-20+___=-6在第2题第(1)小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4,如果某天气温是-3℃——4℃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多少?5,完成课本第22页探究。(-5)-(-3)解:减号变()(-5)-(-3)=(-5)()=-2减数变()6、说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表示成a-b=a()二、研讨(以8人为一小组)认真研讨,用恰当的语言阐述问答1、口答:6-9=(+4)-(-7)=(-5)-(-8)=(-4)-9=0-(-5)=0-5=2、计算:18-(-3)=(-3)-18=(-18)-(-3)=(-3)-(-18)=(-23.4)-(-12.4)=3、想一想:若a>0,b<0,将a、b、a+b、a-b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三.反馈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数相减,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差为零D、减去一个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2、若a减去b的差大于a,则()A、b>0B、b=0C、b<0D、b的符号由a来确定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2)-10=-(-21)=234、列式计算两数之和为-157,已知一个数是-69,求另一个数5、已知a=-3、b=-2、c=-5,求a+b-c的值反思1、以问题为出发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程规定的整体性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引入与教材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评课记录:(整理稿)张侃: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已是水到渠成,理顺成章了。这样做对突出本节重点突破本节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张瑞,侯琳,卢晓正:教学计设合理。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本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巩固法则——小结提升。整节课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尹宝军,成新军,金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的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灵活运用。在本节课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指导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概括为三句话:新课引入耐心引导;法则得出循循善诱;例题、练习讲解细心点拔。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能采用恰当地教学方法,教师确实在教学方法备课中下了一番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刘香萍,吴海霞,孔静,刘倩: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是我们评课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从本节课的教师基本功的三个方面来看施教教师基本功较为扎实。(1)板书: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字迹工整美观,条理清晰。(2)教态:教态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师生关系融洽。(3)语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