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摘要学科小学语文学段高段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五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少年闰土》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也充分表达了“我”对那段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的珍惜和怀念之情。2.学情分析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再加上我们的学生生活中农村,可以不受限制地接受自然,和自然有着亲近的接触,所以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课文中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解,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所以我先布置了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作业,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并采用联想法、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5.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叙写了四件稀奇事,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初步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资料袋内容,圈、注关键处Ppt出示课文后的资料袋,利用荧光笔、毡尖笔注关键处。字词的掌握与句段的朗读生字、多音字、难读难懂句子的朗读、理解出示生字、注音组词;逐句出示难读难懂的句子,抽读、正音;理解意思。初步理清课文叙事顺序,感知主要内容。借助ppt提示,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感知主要内容。提示,排序,练说主要内容问题探讨出示四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之后逐一ppt出示,解答。问题出示,句子显示,重点批注。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知识链接对于文中出现的稻鸡、角鸡等的图片,加上注释,加深学生的了解。图片配上文字,重要的文中用上显著的颜色。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方式与工具★□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文中有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借鉴并迁移,让学生练写。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课前做了多次的预设,心中也多次设想了课堂的把握及上课引导,所以此堂课上没有出现突发情况。七:他人评议请记录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各环节设计比较扎实,课堂上也很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很好的调动。但是在练写环节中,只面向了少部分同学,对完成的作业只是作了交流,没有深度修改,学生的能力提升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