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说课稿就刚才执教的课文《卡罗纳》,粗浅地谈几点教后感: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用价值当下的小语教坛有个热词叫“语用”,就是强调和彰显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想,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价值观的。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显而易见的语用训练点,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去发现、去挖掘。《卡罗纳》一文选自《爱的教育》,课文导读是这么写的: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显然,编者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不同形式的爱,知道什么是爱,学会怎样去爱,而作家亚米契斯通过《爱的教育》一书想要传递的是: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毫无疑问,情感教育、思想熏陶成为了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像这样的课文,是不是就没有语用价值呢?当然不是,一部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前后3次出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道德情感取向,文本中肯定蕴藏着丰富的语用价值。带着这样的想法与教研主任郭湘辉老师一起反复深入地研读文本,并站在学生的视角读课文,找到了以下几处语用点:1、描写卡罗纳不幸的内容与描写大家对卡罗纳关爱的内容在课文中相互交错,反复出现,我们发现原来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卡罗纳的不幸是在为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作铺垫。2、文章写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时构思十分巧妙,选材极具代表性,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一个人,母子二人,也有一群人。这样一来,由点及面,卡罗纳被大家浓浓的爱包围着。3、文章的细节描写很精彩,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对比之下,我们觉得铺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细节描写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训练,因此便选择了第2个语用训练点——巧妙的构思。二、用平常心对待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课堂是生成的,是不确定的,可以生成多少精彩,就能出现多少意外。把握精彩不难,顺水推舟的事儿我们都会,但要冷静地面对意外,从容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就很有挑战了。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意外莫过于对整体学情的把握不准确,或高估,或低看。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顺势而为。尤其是在学生跟不上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耐下性子扶一把,慢下脚步等一等。